生命是一条河。它终将汇入大海,迎来它的结束,没有什么能够避免这一结局。正因为有一天它将迎来一个毫无意义的终点,过程的美好才显得如此珍贵。
——《山地自行车之旅》
想了一下,这好像还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写年度总结,看票圈的朋友们纷纷贴出自己18岁的旧照迎接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也回想了一下我18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很模糊,好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段高中的记忆像是块压缩饼干,乍咬一口生硬无比,最多无非就是教室、食堂、寝室、操场的四点一线。但慢慢咀嚼也能品到那些精彩瞬间,比如茶水间偶遇临班心仪女生的砰然心跳;球场上投进一个高难度球的暗暗自喜;临考之前紧张复习的忐忑不安…现在看来那些心情也只能属于那段时期了,单调而充实,似乎是两个互斥的词吧。时间不允许我们躲在那个拿到高分就是最大满足的狭小角落,因为有更多的人和事等着我们去经历。不休的生命列车带领我到了17年和18年的交汇点,如果不写点什么,再过几年这段记忆也会被压缩封存,这是我不愿意的,因为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很多经历都不想轻易抹去。也可能这种心情就像第一次坐完过山车时的感觉,认为这是你长这么大做过的最刺激的best ever的事,值得发个动态外加三个感叹号和一张凌乱的自拍做个记录,但人生漫长,总有一天回看这个动态的时候,一切都那么平淡无奇。我觉得还是要给未来漫漫岁月一个2017年的总结,给自己的,况且假日晚上一个人的安静寝室做这件事也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还是煮一锅流水账,加一勺鸡汤鸡血,撒一撮悲欢情怀。
工作学习
2017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工作了,为了这个终极目标我从年初就开始准备了,到真正拿到offer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紧张的实习中度过。
2月14号开始在云从科技算法组做了三个月的实习生,每周实习四天,一个月的时间在帮忙跑深度学习模型和写爬虫收集两个中东社交网站上的人脸图片,另外两个月似乎都是在看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80篇),复现算法,不断写代码跑实验,但一直都没啥输出,感觉挺惭愧的,很感谢实习导师程诚博士、骞易老师和组长周翔老师,感谢他们的耐心和帮助,让我能在短期内建立起人脸识别领域涉及到的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的知识框架,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做技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唯有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闲暇时间,一些前辈还对我将来的职业选择给了建议,鼓励我去挑战更大的平台,无私和设身处地的关心让我很感动。临走的时候做了一个分享讲座,讲了GAN的基本原理,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算是留下一点东西了。祝福云从科技越来越好!
我在分享GAN
在云从实习期间,利用假期去成都参加了腾讯的暑期实习生招聘,面试过程记录在这篇博文里了。很幸运能够顺利拿到鹅厂的实习offer,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之前的实习经历。因为腾讯实习的岗位是数据算法岗,和之前的图像处理方向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云从实习结束之后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在学校做了一些准备,其中对后来的实习帮助最大的是学习了一门机器学习在线课程和参加了一个kaggle数据竞赛。
6月底去深圳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鹅厂之旅。实习的部分经历记录在这篇博文里,总结起来,这两个月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眼界的拓展和工程能力与自信的提高,面对一个实际的场景任务,从最初的熟悉需求,到建立算法模型,再到结果验证,再到最后的实习答辩,每一个阶段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伴随着紧张与焦虑,在一次次历练中着实成长了很多,感谢吕爷和其他同事的帮助,感谢合租妹纸们和一起实习的小伙伴们,是你们让实习充满了乐趣。
腾讯大厦37层大佬视角俯瞰深圳湾
实习结束后又去广东浪了三天,封面的照片就是在沙面公园拍的。最难忘的莫过于去广州塔顶坐的跳楼机了,虽然表现得一脸淡定,但还是很心惊肉跳的!美中不足的是没能参观座落在TIT创意产业园里的微信大楼。
9月份回校之后收到了鹅厂的return offer,各方面都比较满意,就没有打算再参加校园招聘了。求职之旅告一段落。
之后到现在就是在学校里,继续自己的研究僧生涯,有计划的学习一些课程,看一些书,准备毕业论文。
人际交往
在云从实习期间和交往快两年的女友分手了,没有太多的反转和纠结,因为异地和两个人的性格使然。分手之后是调整了很长一段时间,紧张的实习一定程度上帮我度过了最难熬的时期。现在回想,自己有诸多不是,觉得有许多事情能够做得更好,但在特定情境下很难考虑周全,确实也没有完美的分手吧。分手没多久看到阿仁的公众号出了一期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人的悲伤就像藏在床下的一个很重的箱子,你每天都要带着它工作,上学。时间并不会让它消失,但慢慢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它轻得像一根羽毛,已经不会成为束缚你的任何枷锁。看,它还在,但它再也不会让你伤心了。” 深以为然,希望我们各自安渡,各自成长,祝一切都好~
读研之后,深感自己的交际圈越来越小,在维系人际关系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自嘲为“不会来事”… 一方面秉持自然不刻意的友情才是自己需要的,但另一方面又不擅长维护已有交际圈和开拓新的交际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感到孤独,特别是在分手之后,一门心思地扑到工作上,偶尔闲下来的那些开心和不开心都独自消化。反思孤独的源头之后,觉得还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丰富,人际是成长的一个缩影,成长这件事得需自己努力,和这些孤独打交道是必修的课程,就像现在。
兴趣习惯
书籍影视
看了一下豆瓣2017年的记录,一共读完了10本课外书:
- 《人类简史》
- 《谁在投机中国》
- 《平凡的世界》三部
- 《欧洲简史》
- 《数学之美》
- 《浪潮之巅》
- 《自控力》
- 《三体》三部
还有5本没读完的书:
- 《邓小平传》
- 《未来简史》
- 《社交的本质》
-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加粗的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六本书,可惜没能养成做思维导图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不能把它们的特别之处记录下来。虽然读的不多,但已经慢慢把读书融进了自己的日常,并且从中获得享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在养成,《人类简史》就是在去实习的公交上看完的,《三体》三部是利用每天睡前的半小时看完的。之前比较喜欢看纸质书,但现在也逐渐习惯使用Kindle了,鹅厂暑期实习期间,在内部的资源共享库中搜刮了十多G的电子书,慢慢看吧。
2017年大概每个星期看一部影片,发现很多纪录片水平真的太高了,完全可以媲美高质量的电影,特别是BBC的纪录片,比如之前写的关于《隐秘王国》的博文 ,完全被这些记录片圈粉了。完整看完了两部国产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拍的都非常好。想了一下这一年除了《权力的游戏》之外好像没有再完整看过其他国外的电视剧了,包括之前在追的一些剧,一般都是看完第一季就弃了。PS:《黑镜4》近期出了,这个必须跟啊!
4月份去看了周杰伦的演唱会,体验不是很好。
旅游运动
上个月跟唐老师去了巫山小三峡和云阳龙缸玩,也是第一次去重庆周边,可惜在重庆待这么些年都没去见识这里的大好山水。小三峡集秀美与壮丽于一体,置身其中,顿觉天地清朗,胸怀宽阔。龙缸的玻璃栈道和云端廊桥也是让我们这些个轻微恐高的人放飞自我了,特别是唐老师→_→
小山峡一隅
相比之前,这一年篮球打的少了些,每次打球也不会像“年轻”时候那么拼了,因为膝盖在动作过大的时候会习惯性扭伤,所以怂了很多。慢慢转变了观念,意识到打球是为了锻炼,而不是为了炫技,更不是为了拼出个胜负。每个星期会保证去跑一次步,大概8公里的样子,还是要加一下强度,来年挑战一下全马。
其他
- 吉他学学停停,目前只会几首歌,弹得不是很溜,还需勤加练习。
- 坚持记录睡眠的习惯,好像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
- 记了一年的帐,这个习惯还要一直保持。发现自己有轻微败家倾向<’ . ‘>
- 10月份工作定了之后报的驾校,上星期拿到驾照,很幸运所有项目都是一杆过,顺利扯证:)
新年展望
新的一年,最重要的就是毕业啦!所以论文还没开始准备的我要加加紧了。有太多的愿望,学业、事业、身体、家人、朋友……还要给自己立一些FLAG。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尝试着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一些行为,发现不足,可能有些严厉,权当警示自己,主要有:
- 做事情不够有计划和条理,所以很难善始善终,直接导致好的习惯难以坚持
- 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心不够强大和真实
- 眼界还是太窄,看待问题不够全面,从而做出带偏见的评价
来年我需要针对这三点好好追根溯源,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能够改善甚至解决任何一点都是很大的进步了,争取做好每一小点。
如何独处将会是下一年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往往在无聊的时候总想着别人的陪伴或者是外界的刺激,比如食物,游戏等等,但这些貌似都不能减轻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所以常常会想到阿桑《叶子》中的那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希望自己能够内心丰盈起来,不要拿填补无聊和空虚作为借口挥霍时间,当然这也很难,努力去做!
没能像年初计划的那样,坚持一个月至少发一篇高质量的技术博客文章。现在CSDN博客的访问量都还没能突破10W小关,新的一年一定多读多写,多思考总结。
睡眠还不够健康,基本都是在1点之后睡的。现在已经2:22了Orz…18年要努力调整哈。
17年睡眠时长趋势图
……….
对于新的一年有太多期许,不能兼顾,但要脚踏实地做实每件事,对待每个人(包括自己),乔帮主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里说“all dots will connect” 这句话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是深有体会的。定好计划,点滴做起,Come on 2018!
2017.12.31凌晨 于重庆